中部岐阜紀行|從航空宇宙博物館、岐阜城到長良川鵜飼看見擁抱科技與維護傳統的岐阜

大約是晚上抵達岐阜的,有耳聞名古屋的雞翅很有名,挑了一間名叫風來坊的居酒屋,果然名不虛傳!為從岡崎、熱田神宮奔波到岐阜的我補充了滿滿的能量,殊不知接下來的一天才是極具挑戰,接下來的一天我會造訪陳列航空器的各務原航空宇宙博物館、需要搭纜車抵達的岐阜城,以及在長良川上以鸕鶿(日文寫作鵜)捕香魚的傳統體驗。

不滿足於飛向天際的航空宇宙博物館

隔天早上先是搭乘一班全程只要 100 日圓的公車,前往的境地是田與普通住宅組成的鄉下地方,隱約可以看到幾座大型的廠房,乾淨卻單調是我對這片土地的註解。抵達各務原航空宇宙博物館後,二話不說先被下了馬威,好幾架超大的飛機就停放在博物館外頭,接下來的展示更令我難忘。

進入博物館的瞬間,先被做工精細的二戰軍機模型吸引,但不能在這花太多時間啊!趕緊買了票踏入展場瞭解各務原航空產業史。

進入第一個展區,主要在講航空器的發展與起源,馬上看到一架明顯是飛機初期的樣態,雙翼機的乙式一型偵察機,還有介紹到大名鼎鼎的萊特兄弟,恰巧瞄到角落有蓋章的地方,我跑出去問櫃檯並買了一本蒐集冊來玩,雖然都看不懂,但是印章還是能蒐集的!接著我盡量細細看解說,漢字能讀多少算多少。

來到展間的第二區關於戰前與戰爭期間的航空器開發,我是真的被震懾到了,一架懸空掛在天花板的十二試艦上戰鬥機(零戰試作機)絲毫不掩飾地出現在眼前,我甚至還退後了一步,意識過來後趕緊拿出相機拍照,零戰比我想像中的大,以往只有模型與閱讀相關資料顯示它是極度輕量化下的產物,沒想到它如此有存在感。

第二展間陳列的除了零戰,還有各式引擎、二戰時期日本產的軍機模型、飛行員的相關裝備,以及對於各務原史上來說最重要、生產最多的飛機——屬於日本陸軍的飛燕,由土井武夫設計,在這邊生產大約 3,000 架,是液冷引擎的代表,展示的是目前唯一僅存的一架。

不只飛燕,屬於海軍的零戰,其創造者堀越二郎也是在各務原這邊打造出零戰的原型,各務原可以說是航空野心的起點。現在各務原承接的不止航空,而邁向了宇宙的範疇,除了展示太空梭模型、各式宇宙發展使以外,在岐阜飛驒的神岡更有神岡探測器作為探究宇宙物質運作奧祕的超精密儀器,以及航太產業鍊也以各務原最密集在岐阜扎根,可以說是自從有航空的野心以後,岐阜擁抱最新的技術不停的發展。

離開各務原航空宇宙博物館前,我花了不少時間挑紀念品,因為是平日碰到的只有大批的幼稚園學生參訪,但是看紀念品店設計的質感,我推測這算是很有人氣的景點,如果是小孩來參觀,肯定會對航空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大人來參觀也同樣過癮!

以天下布武來展現野心的起點岐阜城

接著前往的是岐阜城,作為織田信長曾經重要的據點屬於山城。抵達山腳下時,可以看到黑色的旗幟於兩旁飄揚,上面是齋藤道三的二頭波頭立波家紋,在織田信長之前,這邊名為稻葉山城屬於齋藤家,織田信長在美濃的爭霸獲得勝利後,聽從僧人的建議改名為岐阜,「岐阜」這個地名是由「岐山」和「曲阜」結合而來的,前者為周文王起義的基礎,後者為孔子出生地,看得出來織田信長對於岐阜寄予厚望。

坐纜車抵達山上時,還需要走一段路前往岐阜城,這段路比想像中的崎嶇一些,如果不是搭纜車幾乎完成最後一哩路,難以想像全程走完需要耗費多少體力,更不用說攻城了,難怪竹中半兵衛是用計取得,當時的織田信長也是絞盡腦汁不以正面進攻的方式,最終以外交的方式讓齋藤道三周邊的勢力倒戈,最終才能取得勝利。

終於,完整的岐阜城映入眼簾,雖然知道也是重建的,但是經過一小段路的跋涉,覺得它多了幾分真實,兩側迎接旅人的是黃色的旗幟,上面是織田家的織田木瓜家紋,沿著道路把視線看向岐阜城,整體非常霸氣。

登上岐阜城其實並沒有比較震撼,在裡面是非常現代化的設施與展示,其中有包含織田信長居城的想像圖,從岐阜城、清須城到安土城都有,以岐阜城為腹地已經有相當規模的規劃也相當華麗,但安土城完全是另一個檔次,它充分展現織田信長的雄心,完整且規模巨大。織田信長移居到岐阜城後,開始用天下布武的印鑑,宣告將協助足利義昭上京取回將軍一職並平定京畿,可以說岐阜城是織田信長正式展現野心的起點。

傳承超過一千年的鸕鶿捕魚傳統技法

下山後,我前往長良川旁的川原町,這是一條傳統町家排列的寧靜街道,從織田信長時代發跡的,應該屬於商家町,因為人非常少偶有穿越時空的感覺,可以想像鄰近長良川船運方便、織田信長又重視城市發展,以前一定非常繁華,能保留如此完整也十分佩服。而目的地是在街道末端的長良川鵜飼乘船處,其實提早了許多來,剛好可以悠閒的逛一下紀念品以及走去超商買準備上船吃的東西。

在上船前會有鵜匠,也就是要操控鸕鶿(以下稱作鵜)的職人會親自解釋身上的穿著、如何與鵜協作捕魚,由於聽不懂全貌,單看現場的展示會抓著鵜的喉嚨,而鵜也會不停掙扎,看起來真的有幾分殘忍,不過這是流傳超過 1,300 年的傳統,鵜匠則僅由六個家族世代相傳,這項技法一方面乘載了日本祖先的智慧,一方面則負有傳承文化的責任吧。

在夜幕尚未低垂前,上了船緩緩前行,船上三五好友、情侶交談慎歡,偶有具備專業相機等級的大哥拍攝船外的風景,之後停靠在岸邊先欣賞一段由一艘載著舞女的船隻,來回航行表演於遊客的船之前,完全沒有想到會有這一段。接近正式觀看鸕鶿捕魚之前,船上的燈光調暗氣氛變得嚴肅,周遭已經被黑夜籠罩,在長良川上更顯得幽黑,此時遠方一盞火光快速前進,鵜舟向前航行的同時每兩艘觀光船跟上,近距離看鵜飼的作業狀況。

鵜舟不停往前,在船頭的鵜匠用手操作十數根線,每一根都牽引著一隻鵜,鵜賣力地下潛不停的捕魚,鵜匠大膽操縱也細心觀察每隻的狀況,每當一隻鵜豐收時就會被拉上去將香魚吐出,然後再次被放回水中,無論是鵜舟上的鵜匠或奮力捕魚的鵜,勤奮且精神抖擻的樣貌都濃縮在長良川上,觀光船上的我們也用炙熱的眼神欣賞這一切,隨即觀光船行駛遠離鵜舟回歸寧靜,最後六艘鵜舟並列成行,以並排絢爛的篝火驅趕香魚,也成為這段傳統技法最後的高潮。

一整天下來,真的是精疲力竭,從天上飛的飛機、太空科技,到山上的岐阜城,最後到河川觀看鵜飼的傳統,有種上山下海的感覺,很累人但十分滿足。

岐阜是織田信長的縮影還是反之呢?

回顧下午時,為了買車票前往岐阜城所以先前往岐阜站,在站前有一尊金色的織田信長像,挑高的位置讓它多了一分高昂的氣勢,金色也讓它更與眾不同。

現在回想起來織田信長也是一名願意吸收新知、接納新科技的大名,卻也顧忌著傳統的將軍、天皇,並非以自身的力量直接取代之,與這座城市岐阜有非常相近,各務原從二戰前夕成為開發當代最強戰機的起點,至今也仍是航太科技群聚的地方,岐阜城雖然是重建,但是保有崎嶇的步道,登上岐阜城時會佩服最終重建這座日本城的決心,以及完整的川原町、鵜飼等傳統建築物的保存與捕魚技法的傳承,都讓岐阜這座城市更加豐富多元,我覺得是一座有趣、新舊並存且美麗的城市,更像是織田信長的縮影反映在這座城市。

追蹤每週分享!點擊前往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