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突如其來的廝殺聲響起,關原之戰在出其不意的狀態下展開,此場大戰牽繫的命運不止最直接衝擊的豐臣家與德川家,背後還有兩股小勢力,將此戰役作為最後的賭注。如果戰事拉長,在九州的黑田官兵衛,正確來說是已經隱居的黑田如水試圖從九州作為基礎進攻中國,進一步掀起爭奪天下的戰爭,而位在上野、信濃的真田昌幸也企圖將自己的領地擴張,甚或收復武田家的故土甲斐。
而黑田官兵衛與真田昌幸剛好幾乎同齡,兩位都在自己的領域與領主底下成為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兩者的眼界卻大不相同,最終的嚮往也顯得不同。以下就以黑田官兵衛的時間序來認識兩名著名的大名吧!
天文十五年 1546 年黑田官兵衛出生於姬路城,天文十六年 1547 年真田昌幸出生地不詳。
基於黑田官兵衛的祖父與父親打下的基礎,從小就有僧侶圓滿的指導學術知識,並因為聰明才智在 16 歲時成為領主小寺政職的近侍,22 歲時就結婚繼承了黑田家家督,之後在播磨一帶與附近的領主交戰,相對來說此階段的對手都算是小領主,整體而言官兵衛算是在家人圍繞與家庭美滿的狀態下成長。然而隨著織田信長擴張勢力,在面對中國的毛利家前夕,黑田家也無法置身事外了。
真田家出身為信濃國眾,父親真田幸鋼交出 7 歲的兒子真田昌幸到武田信玄身邊作為人質,由於善於觀察與充滿才智備受信玄寵愛,並加入信玄身邊的奧近習眾,14 歲迎來的初戰就是第四次川中島之戰。昌幸從人質、繼承武田家親族武藤家,到變為足輕大將一路高昇,甚至有一次信玄描述他為「吾之雙眼」,由此可見昌幸不止受到寵愛也是重點栽培的人才,但相對而言似乎不算愉快的成長環境。
天正三年 1575 年黑田官兵衛謁見織田信長;武田與織田、德川的長篠之戰。
此時官兵衛 30 歲,織田信長已經在擊敗今川家、武田家,德川家康也作為同盟加入織田信長,在近畿一帶幾乎沒有可以抗衡的勢力,較有力量一較高下的剩下中國的毛利家。此時小寺家開啟了重要的會議討論要加入哪個勢力,在戰國時期選邊站的決斷十分重要,稍有不慎很可能造成家族的滅亡。不過黑田官兵衛說服小寺氏投靠織田方,還自告奮勇擔任使者前往岐阜城,並且贏得信長的信任並獲贈「壓切長谷部」,信長指派秀吉(日後的豐臣秀吉)前往播磨與黑田家一同對抗毛利家。
九州福岡紀行|黑田官兵衛、黑田長政與後裔最後的寶藏
相對織田信長不斷擴張,武田信玄在與德川家康對戰的三方原之戰後病死,能夠挑戰信長的勢力越來越少,武田勝賴繼承武田家後面對強敵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頻頻在三河一帶交戰,然而在長篠之戰折損眾多重臣,連昌幸的哥哥們也在此戰中戰死,因此由真田昌幸繼承真田家家督,日後更受到勝賴的倚重也更活躍,此時昌幸 29 歲。
天正十年 1582 年在武田家滅亡後隨即發生了本能寺之變。
在征伐中國毛利家前必須先平定播磨一帶,但是播磨各地的領主各有盤算,因此時常反覆背叛是很正常的事情,此時為了討伐投靠毛利方的別所家,織田方的勢力一起進攻三木城。然而此時織田家的重臣荒木村重離開戰線,為了完成平定播磨的任務,官兵衛隻身一人前往有岡城與荒木村重會面,卻被囚禁了起來。在牢獄中的官兵衛除了因惡劣的環境導致殘疾以外,兒子黑田長政還差點被作為人質而處死,幸好竹中半兵衛暗中協助救了他。最終秀吉攻陷了有岡城救出官兵衛,雖然失去織田信長的信任,卻在秀吉身旁展露頭角,此時官兵衛 33 歲。
陸續攻克播磨後,官兵衛與秀吉繼續向毛利家的領地推進,面對備中高松城使用了水攻,讓毛利家的重臣清水宗治投降,以此聲勢官兵衛提出與毛利家議和的提議,毛利方也準備接受了,此時卻傳來織田信長遭明智光秀攻擊死於本能寺,相比於豐臣秀吉當下的慌張,官兵衛深知這是大好機會,冷靜地獻策讓秀吉執行中國大返還,並成功討伐明智光秀贏得討伐逆臣的名望。官兵衛在 37 歲這年將秀吉推往一個更宏遠的方向。
幾乎同時真田昌幸仍在信濃活躍。在武田勝賴飽受德川、北條聯軍進攻的時候,真田昌幸在上野一帶運籌帷幄,攏絡、說服眾多北條勢力倒戈武田家,在遠江等地趨於劣勢,但在上野國仍能保持優勢,最終策反沼田城守將並順利攻下,由勝賴託付給昌幸管理的上野國成為日後可以躍升大名的基礎。
由於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的聯軍來勢洶洶,已經有許多家臣倒戈,在危急之際,真田昌幸也提出退往自己的領地上野國岩櫃城作為決戰之地,武田勝賴最終選擇了譜代家臣小田家的建議前往岩殿城,但是卻遭到背叛而導致武田家滅亡,在 35 歲時失去了主君,開始踏上自立之路。
天正十八年 1590 年,小田原征伐豐臣秀吉統一天下。
官兵衛協助秀吉贏得名望後,緊接著就是處理織田信長死後的繼承人之爭。秀吉在賤岳之戰擊敗了擁戴織田信長三男織田信孝的柴田勝家,打下織田信長接班人的基礎。而後在官兵衛未參與的小牧長久手之戰中,德川家康擁立次男織田信雄,想要挑戰接班人之爭,然而織田信雄擅自與秀吉議和,家康也失去了正當性而交出人質議和。到此階段就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秀吉了,緊接著的四國攻略、九州遠征到小田原征伐都在官兵衛的活躍下順利進行,立下目標後不到 10 年,在官兵衛 45 歲時幫助豐臣秀吉統一天下。
真田昌幸在武田氏滅亡後積極的在上野國一帶擴張勢力,看投靠誰能獲取最大利益,因此先後投於織田家、北條家、德川家、上杉家,在輾轉游移於勢力之間時,透過投靠德川家獲得資源修築上田城,爾後又以此為據點投於上杉家擊退德川軍,在上野、信濃一帶真田昌幸絞盡腦汁獲取最大的利益,數度面對可能會滅亡的風險。最終在秀吉的停戰命令下上洛表示效忠。
真田家在上野國打下的基礎在日後留下了伏筆,第一次上田合戰爆發就是德川家康命令真田家交出沼田領地給北條家,不服的昌幸才轉投上杉家,而秀吉為了儘早讓北條氏從屬而命真田家與北條家分配沼田領地。而北條家卻不顧秀吉的分配結果,擅自攻擊了沼田領地中真田家的名胡桃城,憤怒的秀吉派出大軍攻打小田原城,最終北條氏滅亡。此時真田昌幸 46 歲。
慶長五年 1600 年,關原之戰打響。
豐臣秀吉晚年越發猖狂,企圖征服明國從而兩次攻打朝鮮,此時因為石田三成的挑撥,秀吉越來越不信任官兵衛,為了求生存官兵衛早在統一天下前夕交出家督的位置給黑田長政,此時更是出家希望能不再問事。然而當豐臣秀吉過世後,石田三成彙集了支持豐臣家的勢力,趁德川家康出兵征討上杉景勝時出兵,最終演變成著名的關原之戰,日本分為兩大陣營,東軍以德川家為首與西軍的豐臣家勢力的大戰一觸即發。此時黑田官兵衛 55 歲。
眼見天下可能再次陷入群雄割據的情勢,異常興奮的官兵衛這次決定押注在德川家康身上,在九州討伐西軍,一面召集自己的人馬,一面在順利征伐後將敵對勢力納入己中壯大軍隊,表面上是在協助德川家康清掃九州的反抗勢力,實際上是官兵衛掀起了自己一統天下的野心。只是萬萬沒想到的是關原之戰一天之內就決定了戰局,西軍大敗,預期的持久戰並沒有發生。隨著戰局瞬間定調,加上德川家康的來信,官兵衛結束了九州征伐,兒子黑田長政受封新的領地筑前國,而官兵衛於 59 歲在京都結束了壯闊卻無限遺憾的一生。
回到真田家的視角,慶長三年 1598 年秀吉病逝,此時德川家康蠢蠢欲動,而昌幸也預期到未來會有一場大戰再次席捲全日本,但是為了保全真田家,先是在著名的犬伏訣別決定了真田家分別支持不同陣營後,真田昌幸正式與石田三成達成協議,除了保證信濃領地以外,也允許昌幸用計奪取甲州,這就是真田昌幸的夙願,「甲州為信玄公的故鄉,正是我打算隱居之地」昌幸如是說道,隨後關原之戰也一觸即發。此時昌幸 56 歲。
而遠在信濃的上田攻防戰中,真田昌幸面對的是德川家康的兒子秀忠,在昌幸用計與挑釁下德川軍久攻不下上田城,最後只好繞道而行前往關原之戰主戰場,而短短一天就結束的關原之戰也給昌幸開了一個玩笑。最終真田昌幸與兒子信繁被流放到九度山,在這邊度過餘生,抱著遺憾的昌幸於 65 歲過世。
回顧兩位大名的一生,假設關原之戰真的變成了持久戰,他們都能趁機擴張領地,但是能走多遠呢?以及見識不同的情況會怎麼影響走向呢?
以經驗來說,官兵衛在隨侍豐臣秀吉時不斷與強力大名交鋒,從談判到變為合作,以及各種征伐都是規模十分龐大的,反觀真田昌幸雖然能運籌帷幄在勢力強大的大名間爭取到最佳利益,但始終勢力沒有出過信濃,也未參與過龐大的征伐行動,所以覺得比較劣勢。
再來是見識所影響的目標,官兵衛協助秀吉統一天下,因為眼界很高將目標放在統一天下是很有可能的,只是官兵衛也能在達到目標後不再追求戰爭的刺激嗎?雖然《軍師官兵衛》中被描述為一名珍惜生命的軍師,從自己曾被囚禁看到藤蔓植物產生了求生意志、在戰爭期間收留敵人的小孩,也不允許自己的部下或是有關係的人輕易結束自己的性命,然而晚年投入大賭注的官兵衛是否能持續善良下去?實在很難說。而真田昌幸的目標一直只有復興先主武田信玄的故鄉,加上被勢力不小的大名包圍這點,與當時信玄的處境一樣,要能夠再突破實在太難,如果能夠達到收復信濃與甲斐,昌幸就會收手了吧。
關原之戰澆熄了兩位絕頂聰明的大名的野心,我想就是最好的結局吧!第一次從黑田官兵衛的時間線去看真田家,意外的兩位都在差不多的時間碰到轉機、開始發跡,甚至在同時間興起了野心,最終只是官兵衛選對了陣營,就算被看穿了意圖還是能夠善終,而真田昌幸就在流放中含恨而死。
一場大戰不僅緊緊牽連著兩大勢力的走向與變化,更有許多背後盤算的野心跟著激動著,然而從關原之戰之後,基本上可以底定沒有勢力能再與德川家康抗衡,日本也一步步踏上長久穩定的和平時代江戶幕府時期。
僅寫了一篇關於黑田家與真田家在最後動盪的機會中,各自下賭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