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毅不撓的長州藩|偏遠貧困卻藉著教育孕育維新志士與精神之地

山口位於日本本州最西側,真的不算是觀光熱點,但在這邊有一個從江戶時代保留至今的萩城下町,以及在被稱為長州藩的地方勢力中孕育了許多人才,於幕末時期大幅驅動日本的歷史變革,最終迎來維新運動。而為什麼這一處偏遠、靠著日本海的地方能做到這件事呢?

長州藩的地理位置與起源

長州藩其實是概括古時候周防、長門兩個令制國的區域,三面環海,由於地區內高原、盆地居多,沿海的沖積平原不大,不利於農耕,多從事狩獵、捕魚活動。原本是由大內家所統領,後來被毛利家取代,且在毛利元就的領導下拓展十多國的範圍,說是西日本最強也不為過。但是在毛利輝元時期的關原之戰,所選的西軍敗給德川家康而被減封剩下兩國,在江戶時期簡稱長州藩或萩藩。

貧困潦倒的藩政府與武士

從原本廣大的領土到僅剩兩國,原有的家臣、武士皆跟著前往長州,數量龐大的武士皆是供養階級,加上身份的限制無法從事買賣、務農、製造業等來養活自己,不僅導致藩的財政困難,也衍伸出不少社會問題。最終受到幕府決定的居城是山口的萩,遠離了原本的海上勢力範圍瀨戶內海,面向日本海,更雪上加霜的是德川家光頒布大船建造禁令,更導致毛利家無法從海上獲取利益,因此轉而朝向填海造陸發展農業以及沿海的鹽田,來解決領地不足、石高不足的問題。

而在西日本原本最有勢力的大內家,除了壟斷對明朝的貿易以外,加上對石見銀山的開採,累積龐大的財富,日後被毛利家取代後,白銀在日本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然而毛利元就選擇將銀山獻給朝廷,隨後在豐臣秀吉統一的過程中成為秀吉的直轄地,簡而言之遠從戰國時期,毛利家就放棄了銀山可能會帶來的龐大利益,在日後潦倒之時也無用武之地。

當武士階級碰上商人階級

由於土地巨幅減少,等於石高大幅降低,原本家臣的俸祿大幅縮水,導致許多家臣離開毛利家或借錢度日,甚或乾脆放棄身份回到故鄉種田。當地位日漸低下的武士階級碰上商人,商人借錢讓毛利家得以維繫,因此地位大幅上升,在長州藩甚至有禁止武士對商人無理的規定。其中又以菊屋家最有名,龐大的町屋至今仍留存,從大內家的武士階級到服侍毛利家轉而成為商人,為毛利家打點許多萩市的建設而獲得重視。

復興的動力:教育與平民

到了第五代藩主毛利吉元財政仍未改善,武士的問題依舊存在,因此吉元決定開辦藩校來教育武士、培育人才,教授的內容從主要的儒學,到兵學、劍術、弓術、槍術,讓武士能夠文武雙全。更重要的是雖然明倫館是為了武士階級開辦的,但是並不會拒絕有興趣的百姓聽課,這樣的風氣為日後的長州藩帶來巨大的影響。

明倫館全額由長州藩負擔,也補助貧困的學生就學,透過教育讓武士階級有所重心,也培養出日後重要的人才,如高杉晉作、桂小五郎(木戶孝允)、井上馨等人。從第五代的毛利吉元開辦,延續到不只第十三代的藩主毛利敬親,此時又出現了一位讓長州藩更為動盪卻也重要的人物。

吉田松陰天資聰穎,從小就有能力為藩主毛利敬親講述兵法,長大後數度違法脫藩前往其他地方遊歷,最後得到藩主的原諒並遊歷江戶,大受啟發的松陰甚至想要登上「黑船來襲」培里的美國軍艦偷渡出國,最終沒有成功並遭到幽禁,但隨即吉田松陰開辦松下村塾展開教育事業,針對那些無法進入明倫館的階級講課,也包含武術,學子包含農家的伊藤博文等。

松陰主張攘夷的思想,但在「安政大獄」後策劃的暗殺行動洩漏,被長州藩送往江戶問罪,最後被處死。然而吉田松陰的思想已經影響了很多層面,雖然長州藩內部也有路線之爭,但攘夷的火苗沒斷,在日後成功推動倒幕。

教育產生源源不絕的人才

在明倫館受教的高杉晉作認識了吉田松陰後,也燃起了攘夷的思想。然而當晉作親自到上海一趟後,深知一味的武力攘夷是不可行的,因此在路線上與原本松下村塾的同伴們漸行漸遠,開始主張要「開國攘夷」才是可行之道,也就是要先學習西方的技術。

長州藩激烈的主張攘夷受到多次打擊、損失眾多人才,並且再次被「俗論派」也就是要對幕府順從的派系掌控後,高杉晉作決定回到長州成立「奇兵隊」並以武力發動政變,讓藩主再次支持倒幕,並與回歸的木戶孝允一同合作。奇兵隊是個西式訓練、不看出身階級的軍隊,讓打破階級的概念深植人心,也為長州藩帶來足夠的人才與戰力。

木戶孝允在動盪的幕末多次死裡逃生並流亡在長州外,當高杉晉作重新奪回政權後歸來,協助將奇兵隊變為正規軍。因為當時長州藩被視為朝敵,孝允思索是否有其他外交途徑,不久後在坂本龍馬的協助下,促成薩摩藩與長州藩的同盟,稱為薩長同盟。

原本是交惡敵對狀態的兩藩放下成見決定合作,在當時薩長兩藩也是各取所需,當時薩摩饑荒就由長州提供稻米,而長州藩則受惠於薩摩可以自由貿易而取得槍枝與軍艦。最終順利倒幕,木戶孝允也當上明治維新後的重臣。

如此可知教育的重要性,在長州藩屢次遭受打擊損失多位人才後,仍有後輩接上將倒幕的大旗持續往前推進。

長州藩具遠見與紮實基礎

無論是官方或民間都很重視教育,而且是幾乎不論身份的教育,這點為長州藩帶來十足的人才庫,從吉田松陰的子弟到明倫館出身的學生,互相影響、激辯思想後訴諸行動,並且沒有因為數度的打擊而中斷,也因為教育扭轉了長州藩先天的地理位置劣勢,讓他們能夠在歷史舞台一展長才。

而教育也體現在明治時期,為了追趕西方列強,政府開始指示各地發展技術,尤其是軍事力量,而此時稱為萩藩(長州藩)建造反射爐,也就是用來製作大砲時需要溶解金屬的溶解爐,以及製造西式軍艦的惠美須鼻造船廠,在在看出遠從毛利家第五代當主的教育決策下,人才培育的影響力可以非常深遠,到了明治時期萩藩仍是首屈一指的進步之地。

毛利家從西國霸主被貶到防長兩國後,為了生存而努力做填海造地的工程,在江戶時代後才出現的岡山、廣島、防府平原都是人造平原,以及拓展鹽田拓展財源,甚至武士開始在住宅內種植夏柑而成為一大特色。然而仍財政困難的長州藩與商人更密切的關係,讓商人的地位提升,加上教育的普及,剛好形成不看出身階級的風氣,或許也幫助了奇兵隊的誕生,讓長州全體上下能夠一起面對困難、抵禦外敵、朝目標前進。

如果有機會可以到萩城下町探訪,很推薦大家來感受一下這個肅穆、有個性的城市,它背後有許多志士的故事,能感受到很堅毅的精神存在於城市之中。

追蹤每週分享!點擊前往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