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勤交代的不間斷與城市的勝利|削弱地方勢力與城市發展的雙面刃

由於我自己也曾在台北工作過,讀書的緣故也比較多台北的朋友,時常有什麼展覽、聚會都會前往台北,然而無論是平日的上班族,或週末「進城」的人都越來越多,我彷彿有種自己在實踐參勤交代的感覺!然而這是什麼意思呢?

參勤交代的意義與歷史起源

所謂的「參勤」是指幕府規定各大名需要履行的義務,而「交代」則是交替、輪替的意思。那為什麼我會說幕府的規定呢?

早從鎌倉時代就有類似的制度,侍奉鎌倉幕府的御家人也就是將軍的家臣,需要到鎌倉或是朝廷所在的京都執行警備工作,費用也是由御家人自行籌措,與江戶時期相同。

而室町時代的將軍規定守護必須待在京都「參勤」而沒有輪流的制度,也間接導致在各領地的守護代崛起而造成以下剋上的戰國時代。

在豐臣秀吉統一天下後,在大坂城、京都聚樂第、伏見城等旁都出現大名的宅邸,秀吉也要求交出人質並讓大名往返領地與上述地區,為江戶時代參勤交代的雛形。

參勤交代實質影響力與虛華

參勤交代的制度在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時候確立,正式透過武家諸法度制度化,然而早在德川家康崛起時,就有效忠的勢力交出人質,並主動前往江戶。參勤交代除了作為大名的義務以外,實質上更是一個削弱的手段,是江戶時期統治的基礎,具有臣服儀式的性質。

從大名領地出發前往江戶或折返回領地時,都會有一批由各藩組成的大名隊伍,成員多為武士及帶著用品的奴僕,而人數眾多的隊伍代表沉重的花費,但是為了面子,就算江戶幕府下令減少隊伍人數仍不見效,可見各大名無論如何都不能在氣勢上輸人。

實際上在接近領地與江戶時人數最多,接下來就會減少一半以上,再次接近目的地時人數才會增加回來,由此可知維護面子的時機點也很重要,仍是有點取捨的狀態呢!

沿途的宿場町也繁華了起來

大名隊伍長途跋涉,無論遠近都需要前往江戶,因此有大量的住宿需求。

宿場的起源來自飛鳥時代的驛制度,每隔一段距離就設置驛站,需要備有馬匹以供中央與地方傳遞資訊,也有住宿功能供人休息,雖然平安時代驛制度荒廢,但是道路的使用量不減反增,農民使用道路運輸莊園的農作物,以及信眾前往寺社時經過,逐漸在驛站形成宿場。

到了江戶幕府時代開始統一宿場制度,東海道作為日本最重要的道路,幕府在這建設宿場町,而行經的大名則作為參考把宿場町的模式帶回自己的領地建設,因此擴散到全國,宿場除了是人們匯集交換資訊的地點,也是參勤交代重要的交流讓各地學習。

宿場町受惠於每年固定且浩蕩的隊伍衍伸的住宿與消費需求,帶動地方發展。據統計平均每個藩會花費總支出的百分之五到十在沿途的花費,人潮聚集在宿場町也成為資訊交流的中心。

吸納各地的資源成為大城市

由於大名必須待在江戶一年,同時間在江戶的大名與其武士人數高達四十萬名,由於無法所有的物資都從領地帶來,如此龐大的人數形成巨大的生活需求。

在江戶的日本橋因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位於江戶城與江戶灣之間,德川幕府把工商業者匯集於此,直接利用水運運送物資,這些御用達商人也越來越受到倚重。

而長時間生活在高消費的江戶與對於御用達商人的依賴,消耗各藩至少一半的支出,如此喘不過氣的巨大支出讓大名們苦於籌措資金以及應付參勤交代,間接維繫了和平。

因政治與時代的演進而衰落

在江戶幕府末期,因為黑船來襲導致幕府威望下降且各藩崛起,改革衝突不斷,而其中一項改革是減少參勤交代的頻率,由每年改為三年一次,原意是減少各藩的支出,讓地方可以加強軍備以抗外敵。

沒有冗長的大名隊伍固定經過宿場町消費而蕭條,更因為開放大名與武士回到領地居住而造成江戶的經濟瓦解,雖然德川幕府曾宣佈恢復參勤交代,但最終仍一蹶不振並且導致幕府垮台。

到了明治時期參勤交代正式走入歷史加速宿場町的消亡,新型的交通路線出現,如鐵道等行經的路線不同,有的宿場町等不到轉型為現代城市,在不再有人潮的道路上凋零。

而小城市或好不容易存活的宿場町,它們的衰退卻可能沒有因爲時代或科技進步而慢下來。

現代版東京都市圈參勤交代

《藏在地形裡的日本史》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現代的「學生」就是現代版的參勤交代,高達四分之一也就是約一百萬的學生都集中在東京,而從各地匯集來的學生是單純的消費族群,也就是説從父母方得來的生活費都注入了都市圈內,成為支撐東京經濟的養分。

以上只是學生的例子,更遑論還有大量的移入人口追求都市的機會與生活!以往的「交代」也就是輪替已經停止,人們越集中在都市,越少往返原本的故鄉,從江戶時期平均花費一半的支出在都市裡,我想現在已經是幾乎全部都在都市了吧!

城市的勝利在於面對面接觸

在《城市的勝利》一書提到,住在都市不僅是較環保的選項,它有一個無法撼動的優勢,那就是人的匯集,人力資本仍是都市發展最重要的指標,足夠多元的企業吸納頂尖人才,匯集並碰撞的想法可以讓都市越來越壯大。

書中提到的矽谷與班加羅爾所指向的明日城市都有個共通點,電子通訊不可能取代面對面溝通,實驗證實面對面接觸比其他的溝通方式更能建立信任、慷慨與合作,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城市強大的原因,而先進的國家都至少有這麼一個舉世聞名的城市,不停地擴張與維持著繁榮。

在日本更是有至今仍未被超越的巨型都市圈東京都聞名,除了高達三千萬驚人的人口匯集外,眾多大企業、商業都在此發展,更印證了面對面接觸的重要性,如此龐大的城市背後更有前一篇《日本鐵路成形的歷史背景與準時的塑造|從獨旅看城市與近郊的鐵道》提及的鐵道系統在支撐。

我想參勤交代的人們不停將資源運輸到大城市,而大城市又能憑藉更多人的面對面接觸而激盪出創新的想法,這讓我不禁也認同,都市的發展是個更不可逆且人類想走向欣榮的必經路程,就算它也有點雙面刃。

追蹤每週分享!點擊前往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