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萩市紀行|在幽靜素雅的長州藩根據地萩城下町騎腳踏車漫行吧!

針對萩市的歷史在旅行前卯足全力讀也讀不完,原因在於歷史橫跨毛利家被德川家康減封到萩、兩百多年後毛利氏的長州藩成為倒幕的主力之一、明治時期後因為廢藩置縣導致許多武士階級窮困潦倒必須種植夏蜜柑才能生存,但土地貧脊轉而重視教育的毛利氏又培育了眾多未來舉足輕重的志士。

有太多我不清楚的歷史細節,可以說我是抱著一知半解的狀態來到這座偏遠但意外優美素雅的城市。

毛利家的命運減封築萩城

在毛利家被減封到萩之前,其實當主毛利輝元本來是坐擁廣島城的大名,關原之戰後,毛利輝元隸屬的西軍戰敗,德川家康決定減封毛利家,毛利家從一個幾乎佔據西日本的大名變成僅有長門與周防二國(今山口部份地區)的大名,並且在決定築城的位置時也需要德川家的應許,毛利家提出山口、三田尻(現今的防府市)與萩三地後,德川家康為了降低潛在敵人的影響力而指定在萩的指月山築城,開啟了毛利氏作為長州藩(萩藩)的開端。

從新山口到萩觀光案內所

新山口站可以搭乘高速巴士スーパーはぎ号直達東萩,沿途山脈環伺跟之前去長野的感受很像,不一樣的是這次是穿梭在曲折的公路與鄉村聯絡道中,上次是筆直的鐵路前行,破碎的地形造成一個個村莊基本上都偏小,但是相對沒開發的環境,偶爾出現的田野十分美麗。

原本打算搭到終點站東萩,但當車停在萩觀光案內所時,我腦中判斷了一下,到了東萩站反而離大多數的景點比較遠,東萩那側只有松下村塾以及伊藤博文舊宅,我果斷下車,幸好是正確的選擇!

在萩觀光案內所就可以租到腳踏車,要稍微注意這邊英文比較不通,但是人都很友善所以算順利,也能在這邊買到「萩市文化財設施 1 日券」總共有九個名人的舊宅可以參觀。

萩藩引以為傲的教育中心

在萩觀光案內所這邊絕對不能錯過的,除了明倫館的南門以外,一定是「萩・明倫學舍」!舊萩藩校明倫館是由毛利吉元所建,孕育了眾多知名的志士,後來的明倫小學就建於此,參觀時工作人員說萩・明倫學舍這棟建築直到 2014 年都還是實際使用中的學校,實在太酷了保存得超好!

進入小學後首先必須入境隨俗,把鞋子放到櫃子穿上拖鞋,接下來就可以偽裝成一位日本的學生了。

寓教於樂流連忘返的小學

正式踏入建築物的第一瞬間,其實會不知道從何逛起,狹長木造的長廊,連接卻也分隔出一間間的教室,就像以前一樣熟悉的只會有自己的班級,不會輕易踏入其他領域。

我就這樣探頭探腦的一間間參觀,愈逛愈覺得有趣,除了小學設立的歷史以外,也有很多從前的足跡與曾經使用過的用具,還有玻璃裝的牛奶瓶,看著玻璃瓶讓人很期待在日本泡溫泉的行程呢!

最令人驚豔的是在本館對於萩這塊土地非常多面貌的介紹,展覽橫跨地質、農作、地形、歷史等等,在地質的展示,除了告訴你火山如何組成這片土地,還有石頭的展示,讓遊客可以敲擊石頭觀察聲音,天啊居然有如此巨大的不同!一個低沉一個清脆,還有小磁鐵可以辨識哪個石頭含鐵量比較高會被吸起來,我真的在學校的本館就玩得不亦樂乎!

接下來的二館開始就是更正式的展覽與博物館空間是要付費的。

重視教育跟上潮流的萩藩

首先展出的是萩對於現代化、幕末維新發展的貢獻,簡單來說長州藩相對願意學習西方的知識與技術,所以有造船廠、煉鐵廠等當代先進的建設與發展,也受惠於毛利家重視人才,產出的人文豪傑各有專長,甚至在明治時期擔綱重要的職務,由於龐大的歷史還在消化中,日後有機會再來整理。

緊接著是幕末維新武器演進的展覽,長州藩在這段時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擁有很多文物,舉凡笠、彈藥袋到鐵炮,幾乎所有的用品都印有家紋,我只認得毛利家家紋一文字三星與吉川家家紋,我推測是不同家族需要整備自己的部隊與裝備,因此樣式十分不同,笠的樣貌更加明顯,分為陣笠與韮山笠,從形狀到材質都天差地遠,相較之下鐵砲就比較難做到不一樣的設計。

引領現代化而出現的軍裝

而大量印有毛利家家紋的火藥箱與軍裝,設計上更現代化,越來越輕便、簡化的設計是為了符合現代化的戰爭,因此和洋折衷的軍裝漸漸出現,我想身為萩藩的領導,毛利家會有更完整與先進的裝備也是合理的吧!

現在看起來這些用品就像爭奇鬥豔般,從畫作上也能看到歷經數百年的演變,就算是近代的戰爭,家紋仍佔有一席之地,武士名門們仍為自己的氏族努力生存下去。展場非常大,除了武器相關的展示,也有民間用品的演變、科學發展的用具發展等歷史文物。

逛完這邊的展覽後我終於離開小學,覺得實在太值得了,如果是懂日文或是熟知幕末到明治維新初期這段歷史的人非常推薦!絕對可以在這邊得到最完整的歷史介紹。

第一個景點雖然花了我不少時間,但我騎著租來的腳踏車心滿意足的前往其他景點。

於江戶時代的白牆間漫行

由於握有萩市文化財設施 1 日券,我開始盡量順路前往幾個歷史人物的住宅,有木護孝允、青木周弼舊宅,說真的住宅不算特別有特色,裡面也沒有日文英文的解釋,需要靠工作人員的解說,因此這些我就只能走馬看花了。

不過騎腳踏車在萩城下町真的非常舒服,白色的土牆分隔著一間間長屋、宅邸,保留了濃厚的江戶時代的氣息。

從武士轉為商人的菊屋家

隨後,我到了萩城下町最有名的菊屋家住宅,此行之前只知道肯定是個大戶人家,因為佔地廣闊外,還能坐擁私人的日式庭園,絕非一般人家。

工作人員很剛好是周杰倫的粉絲,我們有一點點中文單字的交流,最後她非常親切找了一份中文的歷史解說給我,獲得冷知識真的好興奮啊!我趕緊拿起來翻一翻。

原來菊屋家以前是大內氏的武士家臣,後來毛利家取代大內家以後轉為商人,在毛利輝元於關原之戰戰敗後,因為缺乏資金,菊屋家協助籌措資金讓毛利輝元回國,因此日後佔有一席之地,菊屋家的地位可以從毛利家會前往該宅邸娛樂、進行商業活動以外,當有幕府官員前往萩時也會於菊屋家住宅招待,足以看出地位崇高。

有了一點背景知識後再來看菊屋家住宅,覺得內部很有格調又處處有驚喜,例如內部甚至有個電話亭,足以彰顯當時菊屋家的財力。整個建築逛一圈需要一點時間,裡面也有非常專業的解說員,可惜要聽得懂日文才行。

不容錯過寄託驕傲的家紋

而整間逛完時,我發現沒看到這大戶人家的家紋,我想說不行!不可能沒有!於是我跑回去找工作人員,用僅會的日文單字家紋(kamon)詢問,她非常好心的帶著我去找解說員,並順利找到了。

原本以為菊紋在日本會有些顧忌,畢竟那代表皇室,但是看起來並沒有這樣的限制,既然是菊屋家當然也有菊紋,看著菊屋家的家紋,也遙想了一下當年繁盛、充滿抱負的萩會是什麼樣貌呢?離開菊屋時,心情真的是很滿足很愉悅。

自信訴說著歷史的博物館

下一個我前往萩博物館,根據網站上描述,萩博物館是建於堀內的傳統建築保存區,參照了大型武士屋敷的特色,並且作為核心設施,作為萩的代表,因此在文物跟展示上的方向跟萩・明倫學舍不同,這邊更加強調自然、歷史與文化,小學的主軸大概是因為教育而延伸的影響力。

在萩博物館長廊的一隅,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夏蜜柑剖面模型,在萩城下町一帶可以在白牆的後面看到蜜柑樹,這個名產的起源來自明治維新後廢藩置縣,武士階級直接消失了,等於武士瞬間沒有了收入,因此推出種植蜜柑的獎勵政策救濟原本的武士階級。

然而這樣的農產品不只在萩這邊適合栽種,九州、四國、靜岡一帶更適合,因此產量早已不是萩最多,但是博物館仍不忘強調萩是發祥地,這點我覺得很幽默,彷彿在強調是我窮困潦倒才發現這個的好!從我開始的!

但也可以感受到萩對於自己不被擊倒的精神非常自豪,我喜歡這樣有自信且維持素雅的城市。

博物館內也有毛利家遷移的歷史,比較聚焦在起源與遷移至此的歷史,以一日遊的角度,如果想來個超級密集的歷史巡禮,萩・明倫學舍加上萩博物館就非常足夠了!

一瞥屬於萩藩的無敵海景

從萩博物館出來後,我進入了抉擇的時間,時間只夠我決定前往萩城跡或是反方向到伊藤博文的宅邸與松下村塾參觀,我決定前往前者。

由於時間緊迫,我較奮力地踏著踏板,漸漸看到城下町的盡頭出現不一樣的景色,是海!我不自覺的又加速前進,想要趕快看到萩城旁是什麼景色。

哇!原來海這麼近!

最前面提到減封到萩是德川家康的決定,但是毛利家其實並不排斥這邊把它放到了候選名單,至於是為什麼呢?我登上萩城跡時也在思考這件事,會不會是內心想要看海呢?毛利氏本來是發跡於廣島內陸的吉田郡山城,取得瀨戶內海的控制權後才得以壯大。

或許有某種嚮往、想念,除了山口這個選項,其餘三田尻與萩皆跟大海很親近,毛利家也在這座城市臥薪嘗膽了兩百多年。

踏實滿足的山口萩市之旅

必須說,如果想要在萩市玩得悠然自得,會建議在萩市玩兩天一夜,如果要一日遊,勢必要做一些取捨,例如像我一樣沒有好好吃飯為了看遍這些展覽,以及捨棄了一些舊宅,但我非常滿足!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城市,幽靜素雅的街道真的十分印象深刻,還有深藏不露的舊小學裡面令人流連忘返,以及典雅的菊屋家住宅本身就訴說著輝煌的過去。

萩市還有很多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如果有來到山口縣,不要忘了安排來一趟可以騎腳踏車漫行的萩城下町!

追蹤每週分享!點擊前往 instagram